本帖最后由 enyw0413 于 2025-3-1 03:35 编辑
- o% B4 Q# A/ j0 ^% Bvoyeurk 发表于 2025-2-27 01:22
/ z6 G1 S! x! r- G+ h/ ~1 F. X* |啊,昨晚睡前就看到这个鸿篇巨制,但是要哄小孩儿睡觉,今天起床才回,见谅哈
/ |. A) l( m# _- d+ t. y* ?2 h# Z3 D y. P7 x ^
结果写到最后不小心拉刷新 ...
" e: h: `0 S; J' W0 B1 w2 `/ `My post gets blocked if some words are flagged, and every time I have to wait an hour before each attempt to post, not so easy to get around. I changed most parts to English in my previous post and it worked. Let's see if I need to translate to English again or if my original Chinese draft can be posted.
0 P) z0 q( f5 l( ^, |. `% N
. U1 ^- _; }& S* X9 kPart 3:, k3 z) N# ^$ H, J
- N; Z* x/ |9 t1 ^" C r3 t. @, Q
其實如果以臺灣傳統的顏色二分法,我跟他(包含我們各自家裡)是同一邊的,頂多我在社經議題上中間偏左邊一點,他中間偏右邊一點(畢竟他家比我家也有錢不少,然後以上左右是指西方角度),但至少以前我覺得我們這方面都挺中間的。最近幾年他迷上一些比較極端的Y0uTuße channels吧,我知道他家人也看(在斷絕關係以前,我跟他在臺灣的家人偶爾會直接聯繫的,他家人知道我是同性戀,而且我覺得他家人對我們的關係心照不宣,但我不敢直接問),但先前沒意識到對他影響這麼大,導致他對一些international affairs的看法在我眼中也變得非常極端。我們意見不合的導火線其實是這幾年在歐洲東部發生的事,他站的立場出乎我意料,跟亞州東部沒太大關係。那時在吃早餐,當下情緒有點上來,但1~2小時後我們出門,還是能在taxi上好好說話的。可當我希望了解他立場背後的原因時發生阻礙,一來他不願意說太多,二來當我指出他說的一部份內容可能存在factual層面的問題時,他只是反過來指責我什麼都不懂,而不是討論內容本身。最後離開時他將我們的關係定性為「negative>positive」,也因此想拉開來。其實我們關係這麼多年,他的emotional fluency向來比我好,覺察能力也強,過去是我自己搞不清楚我情緒時他會幫我理清。但可能(我的觀點來看)這幾年我emotional fluency跟覺察能力也有成長,反而他因為大學後怎麼走的那些「偏頗的建議」陷入一些問題吧(工作不順等等),情緒上他帶領我的這個成份慢慢不見了,但其他方面依然是我遷就他為主。他說「negative>positive」這點我真的很傷心,但理性想想對我而言最後幾年也有點「negative>positive」了,所以2個月的討論無法讓他回心轉意替我們的關係再一起努力後,我想那就放開吧,以後也單純些。當然這樣說是有點自私的,好像他不能提供我情緒價值後我就放開了,但畢竟是他提的,我也不至於有罪惡感。半年後他跟我聯繫,說後來想想覺得當時他自己太自負,查覺到自己需要調整,感謝我給他一個「positive experience」。但我沒釋懷,覺得憑什麼定性關係「negative>positive」的也是他,說獲得「positive experience」的也是他,那我呢?可能也有點賭氣他沒主動收回「negative>positive」這句話,但另方面真的就是覺得這關係太複雜,下定決心斷開就不想再隨便恢復了,大概就這樣吧。(其實能把這段都寫出來,我覺得對我是個不錯的抒發啊,畢竟除了事發時去心理諮商以及跟一個朋友提過外,基本上沒機會跟人說這件事。也許樓主把Dustin跟Leo的故事寫出來,也是某種程度的抒發?)
; ]! T+ b3 W8 t4 d" {0 O
~7 M( }1 J9 Y: g" w4 g至於你說他主動要我小心處理與他以及與前男友的關係這點,這其實都是我們undergrad畢業後又過了好幾年的事,跟senior year的Dustin與Leo比,也許我跟他社會歷練都豐富一些了吧。他高中跟大學對我的「調教」,我覺得也是率性、順其自然的成份多一點。
: |" I2 E, n' f U8 N
( h0 g5 \1 J# r' D我也想告訴樓主,你的故事真的寫得很棒(可以出書啊!),尤其對我而言真的很有共鳴。首先,當然是跟個人經驗有很多共通處(被腳踩下體、一起看動漫或看劇時有些身體接觸、對方熟練我naïve,這些我都有,聞襪子就比較少了)。再來就是我覺得中文敘述配上英文對話實在太棒了,其他地方很少有這種作品,但這種作品對我帶入感極強,畢竟那也是我在美國生活期間的思維經驗寫照。回臺灣這麼久,其實遇到沒在西方國家生活過的人,交流上有時還是有點障礙,感覺熟到某個階段會比較卡,有些事沒那麼容易說清楚(雖然時間久了還是可以說清楚的),我也缺乏其他人的高中、大學、…生活經驗。對於那些美國非華裔的朋友,又不容易跟他們解釋清楚我在臺灣的生活(其實就算ABC或很小就去美國的,也不一定能理解)。可能也因為這樣,雖然後來我回臺灣、他待在美國,但畢竟有共同生活經驗基礎,聊天時比較沒障礙,更顯彌足珍貴吧。最後就是,對我來說,那種both book and street smart又有點bossy的人,也是我的理想型,生活中偶爾遇到,也是完全沒有抵抗力啊,假如我跟Leo相識到一定程度,可能也會被他強烈吸引吧。所以再次謝謝樓主的分享!- j4 {% W; T- ^% p z6 {
j O9 y, Y' m5 }$ [! G% j3 n喔最後,其實我前陣子也跟家人去浙江玩了。杭州我小學時去過,但紹興是第一次。可惜遇到週末人太多,原本想體驗一下紹興那種江南小鎮風情,最後人擠人也沒怎麼感覺。這次還去了寧波跟溫州(也都是第一次去),把浙江好好玩了一遍。
6 [3 n4 E6 ?+ |7 r9 d8 n, |
9 J6 ?: h6 _8 ?. m" WPS:如果能發到這裡就是都發出去囉。你新寫的內容我之後再回啊。 |